2020 Empirical Legal Studies | IIAS 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
Back to Main Page

2020 Empirical Legal Studies

2019/07/26
Event Date:2019/07/24 09:00 ~ 2019/07/26 17:45

2019 第五屆司法制度實證研究國際研討會,由本所研究員張永健主辦。主題演說場次由本所特聘研究員李建良所長,與前司法院大法官蘇永欽教授主持。本次研討會的特色,是全由德語世界的外國學者參與。臺灣法學發展深受德國影響,而德國法學學術界正大步走向法實證研究。本次會議使台、德兩方的法實證研究學者都更瞭解彼此的學術新脈動。為期三天的研討會,也有在香港任教的學者張湖月、劉、林郁馨,以及臺灣本地許多年輕的法實證研究者參與,包括黃詩淳、蘇凱平、楊岳平、本所助研究員林建志。多位臺灣的經濟學家,慨然擔任評論人。

何漢葳研究助技師以760件車禍致傷的民事一審判決,分析法官如何決定交通事故中兩造的過失比例。實證研究發現肇事責任與違反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之危險程度整體而言成正比。評論人黃松茂助研究員進一步提出法官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之處罰金額做為肇事責任分攤基礎的大膽假設。

本所培育之博士候選人蔣侃學,以台灣的馬偕肩難產案,結合全民健保的醫令數據,探討醫療過失採取侵權法上的嚴格責任造成何種效果,如是否造成防衛性醫療。本次會議的兩位主題演說人Holger Spamann以及Alexander Stremitzer提到,一般的文獻探討防衛性醫療,主要以剖腹產(c-section)數量為衡量指標,也沒有設計好的控制組。蔣侃學的研究主要以陰道切開手術為衡量指標,而以其他生產時所需要的修復手術為控制組,進行雙重差分(Difference in Difference)的因果推論。而修復手術是否可以作為好的控制組可能有爭議,因為難以確定其與實驗組手術的關連性。

多倫多大學政治系博士候選人許菁芳的研究提問:中國是否能夠跨越法域 (jurisdiction) 對他地的法律實踐產生影響?如果有,該影響是透過何種機制發生?其查考文獻資料,並根據兩地律師的第一線執業經驗,提出三點主張:首先,劃下律師人力市場邊界的關鍵,並非法律或是法系的差異,而是中文或英文作為專業的語言能力的區隔,其次為國家政策在律師市場中扮演的作用與機制。國家政策控制資本的流入與流向、境外律師的數量與相關規定,在中國經濟大幅擴張的當代,對港台的法律從業者都產生影響,甚至改變律師職業的規則與專業階序。本院政治所的吳文欽助研究員,認為本文所解釋的現象應該提出更具分析性的定義,同時肯定本研究的切時性。

來自德語世界的Andreas Enger、Jens Frankenreiter、Stephan Tontrup、Hanjo Hamann、Emanuel Towfigh、Monika Leszczynska等等與會學者合影。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本所研究員張永健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本所特聘研究員李建良所長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前司法院大法官蘇永欽教授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香港任教學者張湖月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香港任教學者劉庄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香港任教學者林郁馨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法實證研究者黃詩淳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本所助研究員林建志(中)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何漢葳研究助技師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評論人黃松茂助研究員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本所博士候選人蔣侃學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本次會議主題演說人 Holger Spamann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本次會議的主題演說人 Alexander Stremitzer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多倫多大學政治系博士候選人許菁芳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本院政治所吳文欽助研究員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來自德語世界的 Andreas Engert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Jens Frankenreiter(左)、Stephan Tontrup(左二)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Hanjo Hamann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Emanuel Towfigh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Monika Leszczynska
2019 法實證研討會-人像
與會學者合影

Photo credit: 蔡秉耕。